礦產品烘干機是用于烘干礦石、礦物加工物料(如金屬礦、非金屬礦、礦渣等)的專用設備,主要通過熱傳導、熱對流等方式去除物料中的水分或揮發性物質,以滿足選礦、冶煉、建材等后續工藝的濕度要求。以下從設備類型、工作原理、特點及應用場景等方面進行介紹:
- 結構:由旋轉滾筒、進出料裝置、熱源系統(燃煤 / 燃氣 / 蒸汽 / 生物質等)、傳動裝置組成。
- 工作方式:礦料從滾筒一端進入,隨滾筒旋轉向前移動,與熱氣流逆向或順向接觸,水分被蒸發排出。
- 特點:
- 處理量大:適合大批量礦石(如鐵礦、金礦、煤礦)的連續烘干。
- 適應性強:可處理含泥量高、粘性大的礦石(如赤鐵礦、褐鐵礦)。
- 耐高溫:熱源溫度可達 500-800℃,烘干效率高。
- 應用場景:礦山選礦廠、冶金行業、建材原料(如石灰石、石膏)烘干。
- 原理:熱氣流從設備底部通入,使礦料呈懸浮 “沸騰” 狀態,強化熱交換。
- 特點:
- 烘干速度快:物料與熱氣流接觸面積大,適合顆粒狀、粉末狀礦料(如石英砂、長石粉)。
- 能耗較低:熱效率可達 70%-80%,優于傳統滾筒式。
- 產品均勻性好:避免物料堆積導致的烘干不均。
- 應用場景:非金屬礦深加工(如高嶺土、膨潤土)、化工礦料干燥。
- 結構:內中外三層套筒嵌套,礦料在內層螺旋推進,熱氣流反向流動。
- 特點:
- 節能性強:多層熱交換設計,減少熱量流失,能耗比單筒低 30% 以上。
- 占地面積小:緊湊式結構,適合場地有限的礦山或加工廠。
- 應用場景:煤炭、礦渣(如鋼渣、粉煤灰)、河沙等大宗物料烘干。
- 原理:多層固定加熱盤,礦料從上層通過耙臂逐層下落,與熱盤接觸傳熱。
- 特點:
- 低溫烘干:適合熱敏性礦物(如某些稀有金屬礦),避免高溫氧化。
- 粉塵少:封閉式結構,減少揚塵污染,符合環保要求。
- 應用場景:貴金屬礦(如金礦、銀礦)、稀有金屬礦(如鋰礦、稀土礦)干燥。
-
熱源系統
- 常用熱源包括燃煤熱風爐、燃氣燃燒器、蒸汽換熱器、電加熱等,根據環保要求和成本選擇。
- 例:環保要求高的地區多用天然氣或生物質熱源,工業余熱(如鋼廠廢氣)也可回收利用。
-
熱交換過程
- 直接加熱:熱氣流與礦料直接接觸(如滾筒式),傳熱效率高,適合高水分物料。
- 間接加熱:通過金屬壁面傳熱(如盤式),避免物料與熱源接觸,適合易氧化或高純度礦物。
-
水分排出
- 物料中的自由水、吸附水通過蒸發變為水蒸氣,由引風機排出設備,部分烘干機配備除塵裝置(如布袋除塵器)處理尾氣。
-
高耐磨性
- 滾筒內壁、傳動部件采用耐磨鋼板(如錳鋼)或陶瓷襯板,應對礦石顆粒的沖擊和摩擦(如處理鐵礦石時)。
-
智能化控制
- 配備溫度、濕度傳感器及 PLC 控制系統,實時調節熱源功率、滾筒轉速、引風量,確保烘干后物料濕度穩定(如要求礦渣含水率<10%)。
-
環保設計
- 尾氣處理:加裝脫硫、脫硝、除塵設備,滿足礦山行業環保標準(如《鐵礦采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》)。
- 余熱回收:部分機型配備熱交換器,回收尾氣熱量用于預熱物料或其他工藝。
-
金屬礦加工
- 選礦前處理:烘干高水分原礦(如露天開采的褐鐵礦含水率可達 20%),便于破碎、篩分。
- 冶煉預處理:精礦粉(如銅精礦、鋅精礦)烘干后進入熔煉爐,減少冶煉過程中的水分爆濺。
-
非金屬礦加工
- 建材行業:石灰石烘干后用于水泥生產,石膏烘干制成熟石膏粉。
- 化工行業:烘干石英砂、純堿礦,作為玻璃、化肥原料。
-
礦渣綜合利用
- 鋼鐵渣、粉煤灰烘干后用于生產建筑骨料、混凝土摻合料,實現固廢資源化。
-
特殊礦物處理
- 鹽湖礦(如鋰鹽、鈉鹽)烘干提取可溶性礦物,稀有金屬礦(如鉭鈮礦)低溫烘干避免成分流失。
-
物料特性
- 含水率:高水分物料(如泥漿狀礦料)需先用過濾機預脫水,再進入烘干機。
- 粒度:粗顆粒(如塊礦)用滾筒式,細粉(如礦泥)用盤式或流化床式。
-
產能需求
- 小型礦山(日處理量<100 噸)可選單筒烘干機,大型企業(日處理量>1000 噸)宜用三筒或帶式烘干線。
-
環保與能耗
- 優先選擇熱效率高、尾氣處理達標的設備,如熱泵烘干(適用于低溫場景)或余熱利用型烘干機。
礦產品烘干機是礦山產業鏈中的關鍵設備,其性能直接影響后續加工效率和產品質量。隨著綠色礦山和智能化礦山的發展,節能型、低排放、自動化烘干設備將成為主流趨勢。